• 手機瀏覽陶衛網
    當前位置:首頁>商學院 >訪談>楊勇: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楊勇: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2021-12-04 17:36:44責任編輯:陶衛網

    陶衛網是集陶瓷、衛浴、潔具主流門戶網站,包括上千家陶瓷、衛浴、潔具企業信息,匯集全面的陶瓷招商,瓷磚加盟,衛浴招商,衛浴加盟代理,整體衛浴圖片,衛浴人才,衛浴資訊等全方位衛浴潔具行業信息。

    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于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F為中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即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建國瓷廠及明清御窯遺址徐家窯高溫顏色釉研究所總工程師;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浮梁青花珠明料鍛燒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浙江省龍泉市陶瓷研究所所長;首屆龍泉市工藝美術大師。

    楊勇“吹釉”

    在中國瓷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生生不息的千年窯火,孕育著景德鎮燦爛、神奇的陶瓷文化;同時也培育了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陶瓷技藝世代相傳,日益精進,流傳下來便有了現在的“陶瓷世家”。楊勇則是景德鎮市眾多“陶瓷世家”中的一朵奇葩。


    與生俱來結瓷緣

    “我為自己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這是楊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第一句話。首先,讓我們把歷史鏡頭回放到42年前即1978年7月。當時,全國建筑陶瓷行業大會在陜西省咸陽陶瓷研究所舉行。國內外陶瓷專家和及科研人員云集于此,楊勇的外祖父龍一飛先生作為陶瓷材料專家受邀與會。當時正值暑假,外祖父執意要把當時還不到10歲的楊勇一起帶上。從此,宋代青瓷名窯、陜西省銅川耀州窯及系統采集瓷片與傳統制瓷工序在楊勇幼小的心靈鐫下了深深的烙??;

    楊勇外祖父龍一飛先生在日本留學時合影


    從那以后,只要是放學,小楊勇便經常到外祖父龍一飛和父親楊國保工作場所玩耍,以致十分好奇泥巴為什么經過烈焰的煅燒就會變成堅硬而光潤的瓷器?亦由此激發他強烈的求知欲望。1980年4月,在外祖父及其父親帶領下,年僅11歲的他便第一次走進景德鎮宋代五大名窯,即湖田古窯遺址、楊梅亭古窯址、白虎灣古窯址、南市街古窯址、進坑古窯址。

    左為1950年龍一飛先生(二排右)與其老師加藤合影;

    右為1965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時的龍一飛先生

    于是乎,小楊勇心中無數個為什么也逐一在大人們的解說及示范中找到了答案。每當這時就特別喜歡聽大人講故事,在這娓娓道來的講述中,小楊勇也慢慢熟知了每個窯口的來歷,包括原材料的出處和選料及制作工序。后來又多次去浮梁縣東埠高嶺瓷礦遺址,探尋“高嶺土”的來歷,調查每個礦點的外觀、成色、可塑性。在這期間,又從大人們口中了解到景德鎮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開采使用情況。談起這些往事,楊勇清楚地記得,那時只要一到暑假,他就特別喜歡跟隨外祖父及父親一起去窯里燒“照子”,即試燒釉色。原來,所有瓷器的絢麗多彩,都與釉色密不可分。也正是從那時起,小小楊勇便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像外祖父和父親那樣與瓷器結緣!


    耳聞目染學技藝

    談起自己是如何把研究陶瓷顏色釉作為畢生的事業,就不得不提起其祖父楊炳生和外祖父龍一飛對他的影響。其祖父楊炳生12歲便隨父親從江西豐城來景德鎮學藝。早年拜師占梅生先生。占先生在清代末期景德鎮御窯廠便主導顏色釉研究與開發,擅長各種高、中、低溫陶瓷顏色釉和泥料工藝制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再度拜師于有著“東方畢加索”之美譽的鏤雕名師徐播生,字順元,號“盤古”。其祖父獨自研發的“郎窯紅釉”、“窯變花釉、”茶葉末釉”、“祭紅釉”、“釉里紅”、“汝窯”、“南宋官窰”與“龍泉釉”一度震撼海內外,并引發香港《文匯報》及《大公報》競相報道。1949年5月景德鎮解放。新中國政府聯合景德鎮做陶瓷規模較大的私有作坊公私合營。其祖父陶瓷作坊由此進入合作社,進入景德鎮市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工作,負責傳統顏色釉恢復事宜。父親楊國保繼承了祖父的事業,一直從事著陶瓷工藝的研究工作。

    由龍一飛先生主編的新中國第一本陶瓷教科書《陶瓷》

    楊勇外祖父龍一飛則是解放戰爭離休老干部。早年留學日本主攻“陶瓷專業”,1946年回國在吉林省長春師范學校擔任日語和英語教師。1948年趕赴吉林解放區九臺縣碗廠(中國建材部玻璃陶瓷研究所前身)擔任技術攻關組長;隨后參加建國初期籌建中國建材部玻璃陶瓷研究院工作,并受聘為著名中國陶瓷咨詢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九臺碗廠全部工作人員遷至沈陽,先后組成中央重工業部第一陶瓷廠、沈陽陶瓷廠、沈陽陶瓷研究所;1950年在沈陽陶瓷研究所組建新中國第一所專業陶瓷技工學校,龍一飛擔任總負責人;1952年為新中國第一本陶瓷教科書《陶瓷》主要撰稿人;1953年由龍一飛主導的沈陽陶瓷研究所聯合長春汽車制造廠研究新中國第一部汽車火花塞并取得成功;1955年北京為恢復古建筑,成立北京琉璃瓦廠,在北京門頭溝組建攻關小組,由龍一飛技術總負責;1956年唐山陶瓷廠技術革新,建材部委派龍一飛組建攻關小組負責人;1958年在中國建材部北京玻璃陶瓷研究院任國家技改項目“陶瓷過濾片”總負責人;1962年,中國建材部接管“景德鎮陶瓷廠”,隨即被委任為總工程師,也是江西省當時唯一的總工程師。

    左為《陶瓷墻地磚生產》一書由龍一飛牽頭和其學生們一起編撰;

    右為龍一飛先生在該書扉頁給其外甥楊勇題字

    1964年雕塑瓷廠黨委會決定,為更好推動當時顏色釉單一品種,由熊鋼如(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技術科科長。特邀請龍一飛研制顏色釉配方多元化品種。隨后,鐵紅結晶大朵花釉成功問世,一度在陶瓷藝術領域引起轟動。當時,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正是通過此配方,成功煉制大量花瓶、文房四寶及日用陶瓷等,并以《液相分離法》為名申請國家技改項目,再次轟動中國陶瓷藝術界。文革時期,龍一飛成為三查對象后依舊工作在第一線。當時在南昌八一廣場建設“萬壽宮”(現為江西展覽館),并指定景德鎮陶瓷廠完成外墻、內墻和地磚,由龍一飛總負責;1972年建材部技改項目“剛玉陶瓷”和“陶瓷車刀”在景德鎮陶瓷廠試制生產,由龍一飛總負責。1976年5月中央軍委要求景德鎮陶瓷廠開發陶瓷防彈衣,成功配合后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裝備,由龍一飛總負責。1978年2月,研究項目“剛玉陶瓷代替鎢鈷合金模芯”獲景德鎮科技大會獎。但因過渡操勞,龍一飛于1979年后突發腦溢血半身不遂長達十年之久?;疾∑陂g依舊不忘對其小外甥楊勇的精心栽培,同時由他本人嘔心編著的《日英漢陶瓷辭典》已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列為陶瓷專業工具書籍于1985年正式出版。

    左為1978全國建筑陶瓷行業大會期間,龍一飛先生與其外孫小楊勇合影;

    右為龍一飛先生給其外甥楊勇之寄語


    所以在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祖輩們兢兢業業,為陶瓷藝術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無比堅強的意志,更像一盞明燈時刻引導和激勵著楊勇生于斯長于斯歌于斯,在既定的陶瓷藝術領域默默奮進!


    雙脈單傳 “瓷瘋子”

    回顧前輩為陶瓷行業的發展,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楊勇在為自己家族感到自豪的同時,亦為自己在陶瓷藝術生涯中感到任重而道遠——他既要繼承祖輩們的技藝和經驗,同時更要有自己的創新。為此,他決意要將祖輩留給自己的這些寶貴經驗財富繼承好,與時俱進發揚光大,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多彩人生路。

    楊勇在亞洲第二大,海拔負12米的上饒市鉛山縣永平鎮銅礦尋找礦石樣本做分析


    從小生活在瓷都,衣食住行處處都圍繞著瓷的影子,祖輩代代相傳的制瓷事業,就像是春風化雨,對楊勇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自己非常幸運,因為同時繼承了祖父和外祖父兩位親人的祖傳絕技。從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后,當時尚處在計劃經濟階段,楊勇被分配到景德鎮陶瓷原料總廠技術開發科,負責陶瓷繪畫與材料結合運用及加工技術,為景德鎮十大瓷廠釉料開發提供標準生產工藝指標參數。工作之余,楊勇會到景德鎮和周邊地區的礦洞中尋找礦石樣本做分析,先后對昌江區三寶礦石區、浮梁縣瑤里鎮、星子縣高嶺土區、臨川高嶺土(也稱墨魚骨頭)礦區及鉛山縣永平鎮等銅礦進行了多次考察與研究。

    楊勇陪同浙江省青瓷協會秘書長洪聲保先生在龍泉大窯博物館窯址進行考察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交通不便,每次出去探礦,都是隨便帶上干糧只身前往;每到一處都會仔細挑選礦石或礦土樣品,并認真做好筆記標簽。因為從不放過他認為有價值的礦石,以致經常身背滿滿一袋子石頭和土回家而累得滿頭大汗。他采到不同礦石,有灰青色礦石、灰淡綠色礦石、灰白色礦石。通過單獨試燒來測試它們的含鐵量、高溫熔點及測試燒出后的白度。

    楊勇陪同有關專家在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即建國瓷廠明清作坊徐家窯遺址進行探究


    有一次,楊勇發現浮梁縣壽安鎮石灰石礦點中有一灰一白兩個顏色,差別微妙。為了更好把其中一些成分搞清楚,他按照父親以前傳授的方法,進行反復研究和試燒,發現兩種礦石在與狼積草煅燒二灰的含鈣量不同,關系到燒成熔點溫度不同。因為不同的礦點礦石成分都有微妙差異。所以在陶瓷原料總廠工作的數年間,楊勇已走遍景德鎮周邊的礦石點,掌握了第一手數據資料和實踐分析結果。他根據父親的提示,最終確認景德鎮市昌江區陳灣瓷石礦礦石原料是景德鎮傳統顏色釉,尤其是郎窯紅釉和窯變花釉系列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高溫窯變羽毛花釉“醉仙瓶”與高溫郞窯紅釉“高足賞扁肚瓶”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外交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楊勇對色彩釉原料的探究已經向全國范圍擴展。通過對全國各地的古窯址進行考察,進一步了解各地制瓷的流程和工藝,這對其后期的創作和創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繼承和學習傳統的制瓷技藝后,楊勇對釉料和泥料的特性已經非常熟悉,并恰到好處運用到陶瓷藝術創作和陶瓷生產中去。早在1993年3月,被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陶瓷廠特聘技術顧問。該廠廠房也在楊勇建議下立即引進景德鎮的百米隧道窯技改項目,解決了當時高消耗低產量的生產模式,幫助廠家實現了高收益,同時在當地引發媒體的熱議。此后,楊勇分別收到福建泉州申鷺達衛生潔具集團、廣東潮州非凡衛生潔具集團、廣東佛山箭牌衛生潔具集團等企業的邀請函,研討如何將傳統顏色釉、粉彩、青花等工藝運用到產品中。在這一背景下,“楊勇”的名字也很快被各地的相關制瓷企業所熟知,并接到大量的訂單和技術邀約。澳門、香港、泰國、法國等客戶紛紛要求定制仿元青花、明青花、牡丹纏枝蓮花、日月罐、青花龍紋梅瓶、青花四愛圖梅瓶、青花人物玉壺春瓶、顏色釉瓷瓶等工藝瓷及諸多日用瓷。這些訂單,給楊勇的工作團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此時的楊勇更注重品質和藝術價值,在生產制作工序中更加注重不同時期的青花料和青花釉以及燒成溫度的發色原理。

    在此期間,楊勇特別鐘愛“郎窯紅瓷”。因為郎窯紅,是中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它的特點是:色彩絢麗,紅艷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由于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它色澤瑩潤、鮮亮、勻凈,以致出窯萬象絢麗多彩。如色深,則鮮紅如血玉,明凈如銅鏡;如色勻,則暗有墨色,古韻縱生;如色淡,則微顯桃紅,秀麗可人。正因為郎紅釉色的深淺變化,有的釉色濃淡不均,有的色調飽滿鮮艷,更有的洋溢著一絲絲動感,給人無限遐想。

    楊勇父子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正聰先生進行陶藝交流

    然而一旦真正研究“郎紅”絕非易事?!袄杉t”釉是以銅為著色劑,用1300℃以上高溫燒成。由于對燒成的氣氛、溫度要求很嚴,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絕非易事。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制氣氛下,銅的成色是不一樣的。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于窯火、窯溫等控制是需要很多苛刻條件和經驗把控的,常常會出現燒制失敗。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則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才有可能獲得數量有限的成品。制瓷作為景德鎮人賴以生存的一個產業,在制瓷行業內燒“郎紅”是個費時費力又賠錢的苦差,因此景德鎮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若要窮,燒郎紅”。但楊勇就是愛挑戰,愛探究,以至于一直沉迷研究燒制郎窯紅釉。他在父輩研究釉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工作中的歷練,追溯唐代長沙窯,元代景德鎮窯,再到明早期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直到200多年前清代康熙等不同時期,銅紅釉瓷器的發展脈絡。近十年來,又先后與陶瓷業內包括王錫良、張松茂、戴榮華、熊鋼如、陸如、劉偉、鄧希平、吳能、周國楨等大師進行經多方交流,對燒制流程進行梳理歸整。經過多年反復燒制,數據對比記錄,燒制流程優化,采取傳統原礦材料配制,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到了極致。有時為了獲得相對穩定的燒制數據,楊勇就與師傅們同吃同住,在窯爐旁寸步不離仔細觀察并一一記錄。

    楊勇父子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侯文先生留影


    有志者事竟成,也許是楊勇本人因為特別沉迷研究燒制郎窯紅釉。在經歷無數次失敗,耗資數百萬資金的反復試驗試燒后,終于在郎窯紅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如今,除了研究郎窯紅、鈞紅、祭紅、胭脂紅、美人醉等名貴色釉外,楊勇還一味鉆研窯變花釉、茶葉末釉、祭紅釉、釉里紅、汝窯,南宋的青釉、紅寶釉、紫寶釉及龍泉釉等。當然,這種執著與癡迷,亦在圈里面讓人戲稱為“瓷瘋子”。


    與瓷共醉人生路

    中國瓷文化源遠流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半生與瓷共醉。探尋其中奧妙,亦苦亦樂,亦得亦失。

    楊勇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鄧希平女士交流高溫郎窯紅制作技藝

    楊勇做的這些工作,在旁人看來確實是有些“瘋”,但他自己卻樂在其中。他可以為了尋找到一種礦石,跋山涉水,宛如逍遙的徐霞客;有時為了獲得一種獨特釉色效果,更像一位科學狂人把自己關在工作室反復試驗,兩耳不聞窗外事。2014年10月,考慮到楊勇已經在“浮梁青花珠明料鍛燒技藝”領域有著多年的歷練并取得一定成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江西省電視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贛風》紀錄片攝制組、景德鎮市文化局、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浮梁縣文化局,特別邀請參與參與拍攝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浮梁青花珠明料鍛燒技藝傳承人》19分鐘紀錄片及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材料。

    楊勇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先生交流高溫郎窯紅制作技藝

    2015年8月,楊勇再度受邀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其中,由他撰寫解說詞之紀錄片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浮梁青花珠明料鍛燒技藝》,榮獲中國國際電影藝術節傳統紀錄片金獎。并在中央電視4臺、中央電視9臺、中央電視10臺、江西電視臺多個頻道循環播放。

    楊勇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白明先生進行陶藝交流;

    2019年3月,作品300件郎窯紅釉《福同羊頭尊》、《賞瓶》雙雙在中國溫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快鹿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金獎;另有部分郎窯紅作品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工藝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館、南宋官窯博物館、浙江省龍泉博物館等永久收藏。

    中國古陶瓷藝術大師黃云鵬先生對楊勇大加贊賞:“你的郎窯紅作品已經超越康熙時期的水平!”

    如今,置身于楊勇工作室,細細瀏覽五光十色的顏色釉,尤其是“初凝牛血”等郎窯紅作品,宛如進入精彩絕倫的藝術宮殿。在這里,所有作品釉面潔凈通透,通體玻璃質感。有的呈有大片裂紋,有的釉色濃淡不均,有的色調飽滿鮮艷,更有的洋溢著一絲絲動感,給人無限遐想。對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楊勇作為目前景德鎮顏色釉領域唯一的第四代傳承人,也是景德鎮唯一的兩個脈系相承的陶瓷世家,更是景德鎮唯一具有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時直抒胸臆:“楊勇顏色釉實際代表了景德鎮的一張名片!”;中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甲骨文書法藝術家怪夫子先生在賞析楊勇高溫郎窯紅顏色釉瓷之后,欣然為其揮毫撥墨:“郎紅特藝,非遺傳人”;中國古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黃云鵬先生在點評楊勇郎窯紅作品時則高度贊賞:“楊勇郎窯紅作品,已經超越康熙時期的郎窯紅水平!”

    中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甲骨文書法藝術家怪夫子先生欣然題字后與楊勇合影。

    右側為甲骨文學者、怪夫子入室弟子、北京怪夫子甲骨龍書畫院常務院長藍子女士,左側為楊勇母親龍莉萍女士

    編后絮語:

    陶瓷是土與火的融合、水與土的升華。從泥土到郎窯紅,作為薪火相傳的繼承者,楊勇始終沒有讓自己的家族蒙羞;在他身上,也始終有一股力量在涌動——而這一切都源于楊勇本人對祖輩的熾熱情懷,去創作,去堅守,去與瓷共醉人生路!

    (責任編輯/唐永誼)

    閱讀上文 >> 張寅強:群友書畫作品選
    閱讀下文 >> 順輝梁榮群:急于定義巖板,是陶瓷行業的焦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達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diagnosme.com/academy/show-83.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 陶衛網(佛山市詩瓷廣告策劃有限公司)

    為您精選更多好項目

    微信“掃一掃”
    即可分享此文章

    佛山市詩瓷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中國陶衛行業綜合門戶! ICP備案號:粵ICP備09035496號 粵公網安備 44060402000688號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技術支持:尚高數字營銷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久久_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视频_日本免费人爱做在线观看视频